女_65岁_西医诊断(慢性肾炎)_中医诊断(水肿病)_胡师医案
患者陈某,女,65岁。
初诊时间:2025年1月13日。
主诉:腰酸伴泡沫尿3年余,加重1周。
现病史:3年前患者因过度劳累后出现腰酸伴泡沫尿,遂至当地医院就诊,西医诊断慢性肾炎,服用西药治疗后症状减轻,未予重视。一周前因劳累,出现腰痛、双眼睑、双下肢浮肿,逐渐加重,来院查尿常规:尿蛋白(+++),24小时微量蛋白467mg,肾功能正常。有糖尿病病史5年余,目前胰岛素治疗;高血压病史30年,目前服用拜新同。空腹血糖14.2mmol/L。
刻诊:患者腰痛腰酸,神疲乏力,肢体浮肿,乏力明显,小便短少,大便溏稀,舌胖大,质淡,苔黄腻,舌下络脉青紫,脉沉细无力。
西医诊断:慢性肾炎。
中医诊断:水肿病。
证型:脾肾两虚,兼风湿瘀滞证。
治则:健脾化湿,温肾固精,祛风通络。
处方:
党参 30g 黄芪 30g 山茱萸 15g 山药 15g 生地 15g 枸杞子 15g 茯苓 15g 知母 12g 黄柏 12g 炒白术 15g 防风 12g 蝉蜕 6g 僵蚕 12g 炒牛膝 15g 桃仁 12g 丹参 30g 川断 15g 杜仲 15g 芡实 12g• 覆盆子 15g 荆芥 12g
×14剂
煎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混合,分2次早晚温服。并嘱其饮食调理,低脂、低糖、低盐、优质蛋白质饮食,避免劳累和感冒,不要熬夜,按时起卧。
二诊时间:2025年1月27日。
复诊:腰酸及双下肢浮肿较前改善,胃纳欠佳,时有胀气,小便增多,大便成形,舌胖大,质淡,苔黄腻,舌下络脉青紫,脉沉细。尿蛋白多,大便成形。
尿常规: 尿蛋白:++ ,潜血:-, 红细胞:15.5/µL,白细胞:正常,其他:未见明显异常
处方:
党参 30g 黄芪 30g 山茱萸 15g 山药 15g 生地 15g 枸杞子 15g 茯苓 15g 知母 12g 黄柏 12g 炒白术 15g 防风 12g 蝉蜕 6g 僵蚕 12g 炒牛膝 15g 桃仁 12g 丹参 30g 川断 15g 杜仲 15g 芡实 12g 覆盆子 15g 荆芥 12g 藿香 15g 紫苏叶 15g
×14剂
煎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混合,分2次早晚温服。
嘱其饮食调理,低脂、低糖、低盐、优质蛋白质饮食,避免劳累和感冒,不要熬夜,按时起卧。
三诊时间:2025年2月10日。
复诊:腰酸症状缓解,偶有下肢浮肿,胃纳可,偶有胃胀。舌胖大,质淡,苔薄黄腻,舌下络脉青紫,脉沉细。
尿常规:尿蛋白:++ ,潜血:-, 红细胞:9.5/µL,白细胞:正常,其他:未见明显异常
处方:
党参 30g 黄芪 30g 山茱萸 15g 山药 15g 生地 15g 枸杞子 15g 茯苓 15g 知母 12g 黄柏 12g 炒白术 15g 防风 12g 蝉蜕 6g 僵蚕 12g 炒牛膝 15g 桃仁 12g 丹参 30g 川断 15g 杜仲 15g 芡实 12g 覆盆子 15g 荆芥 12g 藿香 15g 紫苏叶 15g 佛手 12g
×14剂
煎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混合,分2次早晚温服。
嘱其饮食调理,低脂、低糖、低盐、优质蛋白质饮食,避免劳累和感冒,不要熬夜,按时起卧。
四诊时间:2025年2月24日。
复诊:腰酸症状基本消失,下肢浮肿未再出现,胃纳正常,无明显胃胀,小便正常,大便通畅,舌胖大,质淡,苔薄黄,舌下络脉淡紫,脉沉细。
尿常规:尿蛋白:- ,潜血:-, 红细胞:3.0/µL,白细胞:正常,其他:未见明显异常处方:
党参 30g 黄芪 30g 山茱萸 15g 山药 15g 生地 15g 枸杞子 15g 茯苓 15g 知母 12g 黄柏 12g 炒白术 15g 防风 12g 蝉蜕 6g 僵蚕 12g 炒牛膝 15g 桃仁 12g 丹参 30g 川断 15g 杜仲 15g 芡实 12g 覆盆子 15g 荆芥 12g 藿香 15g 紫苏叶 15g 佛手 12g 陈皮10g
×14剂
煎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混合,分2次早晚温服。
嘱其饮食调理,低脂、低糖、低盐、优质蛋白质饮食,避免劳累和感冒,不要熬夜,按时起卧。
—-
五诊时间:2025年3月10日。
复诊:患者腰酸、浮肿等症状完全消失,小便正常,大便通畅,舌质淡红,苔薄白,舌下络脉淡紫,脉沉细。
尿常规检查:尿蛋白(-),24小时微量蛋白170mg。
处方:
党参 30g 黄芪 30g 山茱萸 15g 山药 15g 生地 15g 枸杞子 15g 茯苓 15g 知母 12g 黄柏 12g 炒白术 15g 防风 12g 蝉蜕 6g 僵蚕 12g 炒牛膝 15g 桃仁 12g 丹参 30g 川断 15g 杜仲 15g 芡实 12g 覆盆子 15g 荆芥 12g 藿香 15g 紫苏叶 15g 佛手 12g 陈皮10g
×14剂
煎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混合,分2次早晚温服。
嘱其饮食调理,低脂、低糖、低盐、优质蛋白质饮食,避免劳累和感冒,不要熬夜,按时起卧。定期复查肾功能及尿常规,监测病情变化。
舌苔:
按语:
胡师认为,慢性肾炎多因脾肾两虚,湿邪内蕴,瘀血阻络所致。脾虚则运化失职,水湿停滞,肾虚则精气不足,固摄无权,湿瘀互结,进一步加重病情。治疗当以健脾化湿、温肾固精、祛风通络为大法。
方中党参、黄芪、炒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培土生金;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川断补肾固精;知母、黄柏清热降火,防风、蝉蜕、僵蚕祛风通络;桃仁、丹参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藿香梗、紫苏梗、佛手、陈皮理气化湿,调畅中焦气机。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肾、祛湿化瘀之效。
通过五次治疗,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尿蛋白显著减少,病情趋于稳定。胡师强调,慢性肾炎病程较长,需长期调治,患者应定期复诊,随证加减,同时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的改善,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